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专题 -> 2021 -> 千年古县文化隆德 -> 乡村振兴
“庭院+”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
2025-09-05 19:07:18   
2025-09-05 19:07:18    来源:固原日报

  8月的隆德,绿意盎然。走进隆德县张程乡杨袁村,屋舍外的墙画与村道边的鲜花相映成趣,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的乡村画卷。而更动人的景致,藏在家家户户的小院里。

  村民李芳琴家的小院,黄瓜、西红柿、小葱各类蔬菜竞相生长,靠墙的一排蜂箱,蜜蜂嗡嗡作响。“除了这些,我还有更金贵的宝贝。”李芳琴笑着掀开帘子,棚内菌棒整齐排列,一簇簇鲜嫩的平菇刚探出头。

  李芳琴今年75岁,子女都在银川,平时就老两口在家。忙碌了一辈子的老人闲不住,利用闲置牛棚种起了平菇。“不用费啥大力气,每天浇几遍水就行。”500个菌棒打理了两个月时间,李芳琴已经采收了500多公斤平菇。

  不远处的李占谋家,庭院里同样充满生机。土鸡在菜畦边踱步啄食,不时发出清亮的叫声。村民李占谋家是监测户,儿女在外务工,夫妻俩年过花甲,守着一方院落过日子,没有其他经济来源。今年,李占谋在院子里种满了瓜果蔬菜,养了30只鸡。“喂鸡用的是粮食和碎菜叶,40天就能出栏,村委会干部会帮我们销售。”李占谋信心满满。吃不完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售卖,加上养鸡的收入,今年李占谋预计能收入3000元。以前空闲的庭院,如今成了增收的“宝地”。

  今年,杨袁村依托移民安置点闲置牛棚资源,通过政府补贴、村集体出资、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,对10栋闲置牛棚进行标准化改造,因地制宜发展菌菇种植产业。采取“基地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,为10户移民安置户提供技术培训、菌种供应、产品回购等全链条服务。

  如今,杨袁村常住户98户,家家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微菜园、微菌园或微禽园等庭院经济,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,实现了家家有产业、户户有增收的目标。

  庭院经济具有投资少、见效快、经营灵活、可经营项目繁多等优势。今年,张程乡立足山区农户院落零散宽敞的特点,引导村民盘活房前屋后的闲置空间,探索出“庭院+”的多元发展模式,每户补贴200元至500元,让房前屋后的“方寸之地”变成村民的“增收之源”。

  傍晚时分,桃园村村民杨海丽家的厨房里,案板上已经摆满了切好的青椒、豆角、青菜等蔬菜。“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。别看园子小,一家7口人半年时间不用买菜了。”杨海丽一脸自豪。村上有补贴,能干的她连角落里都种满了辣椒、韭菜、茄子、豆角等蔬菜。

  方寸庭院,气象万千。截至目前,张程乡已为925户农户发放庭院经济补贴资金18.8万元。昔日的“巴掌地”成为“聚宝盆”,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庭院,正成为张程乡产业兴、农民富、乡村美的生动实践场,让和美乡村的底色更浓、韵味更足。(记者 王旭东 王沛 陈佳文 毛文文)

【编辑】:王雪玲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